UV(紫外光固化)油墨是指在紫外线照射下,利用不同波长和能量的紫外光使油墨连接料中的单体聚合成聚合物,然后固化成膜和干燥的一种成像物质。在印刷过程中,我们经常会碰到UV油墨没有完全固化、附着力不牢、堆辊、干辊以及飞墨等不良现象,影响印刷品表面图像的阶调、色彩、清晰度等。本文,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,和大家一起分析下UV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,供读者参考。
UV油墨固化不良
UV油墨是否彻底固化,决定了印刷墨层的附着牢度、印刷色彩的再现,以及印刷墨层的光泽度等,因此在生产现场快速对UV油墨是否固化做出准确判断十分重要。
常见固化不良问题
UV油墨固化不彻底,墨层的附着力就比较差,印刷过程中会造成印刷墨层反粘在相邻印品背面,出现印品粘脏;同时,墨层表面不耐摩擦,在后续加工及印刷品的使用中容易被刮花,严重影响印刷品质。
在大面积实地印刷过程中,由于给墨量太大,油墨层太厚,印刷品在过UV灯干燥时油墨不能完全干燥彻底,会出现油墨的表层干燥而底层未完全干燥的现象,我们称之为油墨的假干现象。尤其是在印刷白色和黑色等深颜色实地时(如图1所示),由于固化速度较慢,很容易产生假干现象,导致油墨固化不良。这一方面是因为白色对所有的可见光都能全反射角,固化时需要较高的能量,所以白墨固化比较难;另一方面黑色和深色尽管在理论上对所有的光线都能吸收,但是由于颜料颗粒对于光线的遮挡作用,也阻碍了油墨的深层固化,也需要较高的能量,所以黑色等深颜色油墨固化速度较慢。
固化不良判断方法
经过多年生产实践,我们总结出了多种判断方法,大体可以归结为外观观测法、物理测试法和化学测试法。
(1)外观观测法。外观观测法无需借助任何外部工具,直接通过观察UV油墨墨层是否具有光亮的表面来判定。一般来说,完全固化的UV油墨墨层有光亮的表面。
(2)物理测试法。常用的物理测试法有两种,方法一:在印刷品表面的UV墨层上铺一张纸,用手压住该纸张并在UV墨层上来回多蹭几下,如果发现印刷品表面的UV墨层表面发生了破坏现象,那么UV墨层没有完全固化。方法二:用大头针划破印刷品表面UV墨层的表层,然后将其放在200倍放大镜下观察划痕,如果在放大将下发现UB墨层的划痕呈现锯齿状,那么表明UV墨层已经完全固化。
(3)化学测试法。化学测试法需要借助丙酮(CH3COCH3)溶剂来进行测试,具体方法为将丙酮溶剂滴在UV墨层的上面,如果发现UV墨层能够被溶解,那么说明UV墨层还没有被完全固化。
固化不良解决方法
有印刷经验的人都知道,其实印刷过程中UV油墨固化不良主要发生在印刷薄膜类产品的时候,印刷纸张类产品油墨干燥不良比较少。这主要是由于薄膜类产品表面张力比较低,油墨在这类产品的表面不容易牢固附着。
解决UV油墨固化不良的问题,最彻底的方法是换用固化速度更快的UV油墨;也可以换用色浓度更高的油墨,以较薄的墨层实现预期的色彩再现,即通过减薄墨层,提高油墨的固化效率,使油墨完全固化。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更换油墨,通过添加适量的表面滑爽助剂或适量的固化助剂来提高UV油墨的固化效率,实现墨层的彻底固化。但是一般情况下,不推荐加入助剂的方法,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。
UV油墨附着力不牢
印刷墨层附着力不牢并不都是由油墨本身造成的,与承印材料的表面性能也密切相关。当更换或调节油墨不能解决问题,又不能更换承印材料时,有两种解决方案可以供印刷企业选择。
方法1:在印刷色墨之前,先用印刷的方式涂布一层透明性良好、附着力优异的介质来改善承印材料的表面性能,使UV油墨能够很好地附着在上面。该方案是在印刷机的第一机组印刷这种墨斗底油,采用UV固化。
方法2:印刷前在承印材料表面涂布水性清漆打底,来解决爆墨、爆边等墨层附着力不牢的问题。水性清漆以辊涂法涂布,采用红外干燥。该方法是针对金银卡纸、镭射卡纸等承印材料对UV油墨的附着力不太稳定而制定的。
UV油墨转移不良、堆辊、干辊
堆墨是指油墨堆积在橡皮布、印版和墨辊上,导致油墨传递转移性不良,进而使印刷品墨色模糊的一种印刷故障(如图3所示)。生产过程中产生堆墨的原因有很多,如油墨流动性差、油墨转移性不良、油墨与润版液容易发生乳化、纸粉剥落混入油墨中、油墨细度不够等均会导致堆墨问题的产生。
解决堆墨问题,常见的方法有:(1)使用抗水性好的油墨;(2)使用调墨油或者减粘剂调节油墨的粘性和黏度;(3)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水量,不宜过大。
UV油墨出现飞墨
印刷过程中出现飞墨现象,即污染环境,又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,还会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,如油墨飞散到印刷品的表面,就会使印刷品表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脏污,使印刷品的清晰度等受到影响,严重时还会导致印刷品作废。
飞墨产生的原因
究其原因,产生飞墨的原因是由于UV油墨在转移时,在两个相户接触的墨辊处,纤维物在两处或两处以上被切断或拉长时产生断片,因表面张力成为球状。此时,纤维物与断片界面存在的双电层被破坏,一部分留存在UV油墨中,另一部分以相反的电荷逸向大气中。当纤维物缩短时,印刷机中的电荷会逐渐堆积在墨辊及纸张的表面,而断片因为带有和油墨相同的电荷,在靠近墨辊或纸张时,会被排斥于空气中,从而形成飞墨。
影响飞墨的因素
在印刷生产过程中,影响飞墨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,如:
(1) UV油墨的黏度。如果UV油墨的黏度过大,在墨辊出口处被拉长,很容易产生飞墨现象,同时还会造成传墨不均匀、纸张拔毛脱粉、纸张从橡皮布上剥离困难、易花版、掉版等问题;如果UV油墨的黏度过小,墨层分裂不佳,也很容易产生飞墨现象,同时使油墨乳化,起浮脏、糊版、网点扩大,进而影响印刷品的承印质量。
(2) UV油墨的厚度。墨辊上UV油墨的墨层越厚,产生飞墨的几率就越大。如在铜版纸上进行打样,墨层厚度要求在1.2μm时,版上油墨只要达到2.8g/m 2 就可以,而用胶版纸印刷时,版上油墨最少也要达到4g/m 2 。此外,一旦遇到纸张性能对油墨附着力不好的情况时,就会很容易造成墨辊堆墨,从而产生飞墨现象。
(3)墨辊。当墨辊表面凹凸不平或者表面出现干结龟裂时,部分油墨层加厚,墨雾量增大,很容易产生飞墨现象。
(4)印刷速度。生产过程中,如果印刷速度增加,飞墨现象产生的几率也会增大。
(5)空气湿度。如果生产车间的空气湿度相对较小,会促进飞墨现象的产生;如果湿度相对增大,空气中的电荷量减少,飞墨量也会随之变小。
(6)润版液。如果UV油墨中润版液过多,会形成严重的W/O型乳化油墨,黏度急剧下降,墨丝变短,从而产生严重的飞墨现象。同时,浸入油墨的润版液还会腐蚀金属墨辊,在墨辊表面形成亲水层而排斥油墨,造成金属墨辊脱墨。
飞墨解决方法
生产过程中一旦遇到飞墨问题,常用的解决方法有:(1)调整UV油墨的黏度,因为印刷机不同的印刷速度适应不同的油墨黏度;(2)定期清洗胶辊,使墨辊的墨层分布均匀,传墨性能提高;(3)控制印刷速度,过高的印刷速度会增加飞墨产生的可能性;(4)墨辊上墨层越厚,飞墨产生的几率越大;(5)适当增加生产车间的空气湿度,因为空气湿度相对较高时,飞墨的可能性越低;(6)胶印过程中要注意油墨的水墨平衡控制。
总之,飞墨现象在印刷过程中因为两辊的接触旋转随时可能发生,这就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有高技能的操作水平,还要对印刷涉及到的数据、规范了如指掌,尽可能把飞墨现象产生的几率降到最低。
一般来说,UV油墨的固化速度越快,印刷墨层表面硬度越高,柔韧性越低,在承印材料表面的附着力越差,印刷品光泽度会越低。总之,影响UV油墨使用的各种因素之间是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的,印刷企业在应用UV油墨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角度考虑、排除棘手问题,充分发挥UV油墨的优势。